人们总说,深夜三点的城市最能见证一个人的孤独感,可谁能想到,这会儿还有一群被生活掏空的年轻人,在手机屏幕后面跟着一只只虚拟大鹅大眼瞪小眼犟着不放。
说也奇怪,帅哥靓女年纪轻轻,不去追剧、逛街、蹦迪,偏偏在水泥森林里学起了“抓大鹅”。
你说,现代人的乐子怎么越混越小众了?这个问题,可真不好答。
可谁还没为“消消乐”这种看似无聊的小游戏,贡献过自己的肝与夜晚呢?
真要算起来,这迷阵一样的小游戏,已经悄悄渗透到了城市打工人和时间的罅隙里。
但,问题来了,为啥连最时髦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喜欢这种妈妈辈才会玩的简单消消乐?
真是因为好玩吗,还是因为我们没力气再忙别的了?大家嘴上“随便点点”,手指说着“我还要一把”,心里却清楚,这只鹅抓完了,还有第二只呢。
看见这里,有没有哪位兄弟姐妹感同身受,夜深人静,默默把手机屏幕往脸上一照,心跳一阵加快,就怕新纪录被谁刷了。
话说回来,这年头,要说碎片化玩的鼻祖,还得是早期的魔兽世界。
那会儿,凡事都能组个队,几个铁哥们可以一边聊天一边磨一个副本磨几个小时,打野,打本,每一局游戏都像一场小型历史剧。
一直玩到后来,大家嫌时间太贵,就有了英雄联盟、王者荣耀,二十分钟一把,有时十几分钟就结束战斗。
再往后,连二十分钟都成了奢侈。
在办公室里,在厕所里,甚至连等红灯的时候,都有人可以一局“抓大鹅”走天下。
过去“沉迷”的门槛儿高,现在沉迷游戏的姿势越来越接地气。
只要你能用得着手机,就能成为下一个被抓的大鹅。
说白了,这种消消乐,看上去它简单得离谱,没什么高深的操作,也不讲究团队配合,就你自己跟屏幕较劲。
但越是这种东西,越能把人勾得死心塌地。
27岁的郭明帆,北漂,标准打工人,每天晚上睡觉前必须来一局“抓大鹅”,抓得不好还真心不甘。
像这样白天累得像狗,晚上还不肯睡觉,一局接一局,直到眼睛直了,手指麻了,还觉得不过瘾。
失败了,还要瞪着手机里那个“复活”按钮,乖乖看完30秒广告再重启。
有人说,郭明帆这是在自虐。
可问问身边多少人不是这样?
刷朋友圈,凌晨两点的群里还有人在炫耀新纪录。
玩到抓鹅都梦里爬出来了。
奇怪吗?其实不。
看仔细了,这种“消消乐”,你根本不用学啥规则,家里的中老年玩得溜,年轻人照样沉迷其中。
玩法从祖传三消到朋友圈刷屏的小程序,原理都没变。
十年前你妈在饭后消消乐冲关,如今你在公司厕所有样学样“抓”得飞起。
而且估计你想不到,2024年了,月活跃最高的还真不是你以为的大型手游,而是“开心消消乐”这种连爷爷奶奶都能上手的小游戏。
1.3亿月活泼泼崭新,轻松碾压那些重氪烧脑的顶流手游。
难怪朋友圈排行榜里,连领导和多年没说话的友人都榜上有名。
社会很现实,榜单倒是很公平,大家都在摸鱼,每个人都有上榜的资格。
最要命的是,这游戏真是“谁都能玩,谁都陷”。
有的人一局接一局不舍得停,要不是看广告的30秒逼自己放下手机,估计连吃饭都顾不上。
广告太多?
大家早已练就“开小差”的本事,广告期间该点外卖点外卖,广告完了不影响继续上分。
看广告都看出自豪感,把自己的时间跟娱乐圈阔太的时间放在一起比,隔着屏幕都想笑:不充钱不充钱,咱也能和明星作伴。
至于游戏设计师,别问,问就是在精心计算你看广告的次数——咱不氪金,但广告一条都逃不过。
而资本方呢,大厂投流一掷千金,拼命把类似的小游戏塞进你的时间缝隙里。
为啥?
因为你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复活、每一条广告,背后都是钱在响。
说到这,咱不妨正经聊聊游戏行业背后的事。
其实这类三消小游戏赚的不是大佬的钱,就是你“碎片时间”的注意力。
进场门槛贼低,不像3A大作那么折腾,搞个小团队十来天上线,微信小程序一挂,流量就等着收割。
开发者不做氪金的买卖,主打一手广告变现。
所谓IAA、IAP模式,说起来高冷,其实就是“看广告”“花钱买道具”两条路。
现在国内外市场区分很明显,国内主打广告,国外主打内购。
大厂伙食好,为了吸引用户花大价钱买流量,去年某知名厂商半年烧了五十多个亿。
听着像段子,其实人家真有钱真敢烧。
但你别觉得自己沦为了流量韭菜,毕竟这一切都是你在点开小游戏那一刻,心甘情愿接纳的“交易”。
再说了,谁让你不愿意为乐子买单呢?
既然口袋里攥紧了钱包,只能把“看广告”当门票了。
“抓大鹅”不只让年轻人沉迷。
有的人把它当成个娱乐漏洞,空闲了就来两把;有的人则是专门拿来摸鱼,上班摸一摸,通勤补一补。
小程序这玩意儿竖屏不占地,装备一只手都能操作,另一手还能抓扶手。
不像过去手游横屏叠buff,领导路过一眼识破你在休闲。
现在嘛,“随时锁屏,领导来了假装干正事”,简直成为打工人的都市传说了。
你瞅瞅,游戏公司把你琢磨得明明白白,你还一本正经自以为没人发现你的“小动作”。
但话说回来,“抓大鹅”这种小游戏,没别的优点,就是够快够省劲。
不像老一辈的魔兽世界那样得组队、得肝、副本还得约时间,累得跟加班似的。
年轻人哪有工夫折腾那么久?
如今的打工人,是连玩游戏都要效率优先。
五分钟一局,随时暂停,没人跟你争C位,也不用担心掉线被队友骂。
上班摸鱼间隙,地铁卡壳路段,你随时都能玩一把,刷刷存档,消消压力。
反倒是那些讲究团队、操作的手游,自从大家步入社会后自然而然被赶下了神坛。
曾经宿舍兄弟一块玩“和平精英”“王者荣耀”,毕业后一地鸡毛,计划都赶不上变化。
要玩,还得提前约好,万一老板一个电话喊过去干活,队友全坑了,自己玩得也憋屈。
慢慢的,连打开游戏App的耐心都磨没了。
也不是说没人再喜欢重游戏,只不过大多数人都被生活的碎片化涡流裹了进去。
反应慢点,手速差点,年纪一上来,发现“电竞梦”就跟初恋一样遥远。
甚至有年轻人大胆“吐槽”,之前玩的游戏,咋现在都看不清谁是谁了?
现在的主流休闲娱乐,哪还有动不动集体开黑一整夜的盛况?
手机打开,刷一个链接,三秒钟上瘾,链接扔出去,秒有回音。
“距离沉迷只有一个点击”,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日常碎片时间像被塞满的馅饼,啥空白都容不得,唯有轻轻点点、看到大鹅飞走,才算晚上任务圆满。
甚至于,前两天,《王者荣耀》自己都搞出“消消乐”玩法,用五分钟通关送皮肤,也顺应了时代的脾气。
游戏变快,节奏变散,玩家和开发者之间,“双向奔赴”碎片化的极致。
说到底,这一切变化,都打着“省时间、省精力、无负担”的旗号。
但真的是这样吗?
玩着玩着,心里那点空虚感是不是更重了?
别骗自己了,很多人其实都能感受到,“三消”这种爽感转瞬即逝。
刚“抓”完大鹅,满心欢喜,下一秒又无措——空虚感一茬接一茬,比泡面还“来得快”。
再牛的排行榜,最后不过是手机里一串再也打不开的数据。
沉迷一阵,哪怕上瘾如初恋,过段时间换个新游戏,旧的立马被遗忘,用户转身离场,谁都留不住。
开发者一边在流量漩涡里苦苦挣扎,一边重建赛道。
有能力的敢花真金白银买流量,没资金的只能靠创新和拐弯抹角吸引用户。
结果可想而知,不是所有投资都能回本,不是所有小游戏都有好运气。
一边是烧钱拼点击的厂商,一边是秒变遗忘的玩家,仔细想想,谁也没赚到什么安心。
而在这种悄无声息的“过关打怪”循环里,年轻人其实已经默默改变了休闲娱乐的习惯。
摸鱼空当,随手一把小游戏,时间被切片,注意力也被割裂。
家庭成员,朋友之间,甚至婆媳三代人,都能在一部手机里玩出各自的江湖。
等广告的时候,刷新闻、点外卖、陪娃,每个人都在让碎片时间最大化变现。
这个变现,不全是钱,有时候只是克服那点不甘心的寂寞和乏味。
说“抓大鹅”是新一代“空虚特效”,其实不为过。
看似在轻松打发时间,实际上却在越来越窄的生活缝隙里找点喘息的乐趣。
倒也没什么好与不好,全凭自己愿意。
有的人一场风卷残云,很快退坑;有的人就乐此不疲,换着花样找新乐子。
但无论哪种,本质上都逃不开被碎片时间主宰的命运。
在一个追求效率和快感的社会,谁还在乎曾经激昂澎湃的游戏仪式感呢?
年轻人活得太累,欢乐都选择了最懒的方式。
你说这是退化也好,是进化也罢,总归是现实里的集体妥协。
曾经轰轰烈烈的团队作战、逐梦赛场,现在变成了匿名排行榜上数字的你来我往。
短暂的胜利感像个转瞬即逝的烟花——啪一声,第二天就还得早起上班。
最后连空虚都感觉不出来。
赢不赢其实无所谓,就图个“不被生活追着跑”,“手里还能有点主动权”的自我安慰。
一言蔽之,“打工人最怕空虚,小游戏治愈灵魂”,反正朋友圈广告不会骗你。
你信不信?
这一代人,最底层的快乐,都被“五分钟一把游戏”收割得干巴巴,丝毫不剩。
话说到这里,还是得问一句:
你,抓到大鹅了吗?
你玩过几个这种一秒上头、十秒戒断的小游戏?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深夜抓鹅”经历,谁比谁更会碎片化人生,不服咱就云PK。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盛达优配app-杠杆配资-配资炒股什么意思-炒股加杆杆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